清华美院绘画系和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香港人文学院共同举办“艺术与创意:在绘画与书写之间”工作营
清华美院绘画系和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香港人文学院共同举办“艺术与创意:在绘画与书写之间”工作营
2017年6月26日至7月7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和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香港人文学院共同举办的“艺术与创意:在绘画与书写之间”工作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
清华美院-香港浸会大学师生合影
作为清华美院绘画系教学改革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将“创意写作”课程实验引入美术专业的教学。本此交流作是此学科交叉项目的首次尝试,采取了创意训练营的方式。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和创作系的John Erni、谢晓虹、唐睿三位教师带领10名香港同学来到清华大学,与我系的10名同学开展了为期2周亲密、紧张的深入互动,以清华同学的绘画及其他相关的艺术创作为工作对象,用理论、文本讨论清华学生的创作理念。
香港浸会大学谢晓虹老师在工作坊授课
清华美院绘画系青年教师封帆在工作坊授课
创意写作练习
其间,香港浸会大学的谢晓虹、唐睿老师分别做了《界限与游戏:Frank O'Hara+夏宇+西西》、《图像与写作:卡尔维诺-西西》的学术讲座;绘画系教师封帆和博士葛华灵分别作《赛·汤布利——诗人们的画家》、《书法的当代性》的讲座;还特别邀请了美国艺术家Chase Bray做了关于图像的视觉语言转化的讲座。这些课程在视觉艺术与创意写作之间架起沟通和对话的桥梁,更好地将“创意”这一概念从文字和图像的双重角度呈现出来。
美国艺术家Chase Bray讲授图像语言转化课程
工作坊课程合影
在两周的课程中,工作坊同学参观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华世纪坛汉字体验馆、798艺术区、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红砖美术馆等博物馆、艺术机构,在文化肌理和社会语境中深入了解艺术与创意的生产机制及规律。
参观汉字体验馆
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参观红砖美术馆
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我们的工作坊把视觉艺术、创意写作和人文学科训练背景的学生通过共同的美学价值认同及结合起来,给不同训练背景的学生有深入了解对方学科和共同合作工作的机会,在这里绘画与写作、图像与文本将得到互证、互融。工作坊的同学通过跨专业合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了富有探索性的作品,包括:讨论个人生活与社会规则的装置作品《能驾驶而不可驱赶的》(杨小东、迟程元);关于记忆与情感的图像诗歌《Whisky》、《放对》、《殊途》(马晓君、蔡少堡);记录城市肌理细节的绘画作品《北京路人记》(陈嘉仪、黄璨);关于个人体验的手工书《梦里》(张晋、张渼妍);摄影与文字的互动影像作品《短发》(张锦婷、李卓谦);尝试将文学作品与书法艺术相融合的《雍和宫》《方家胡同》(李晓琪、葛华灵);改造传统中国画中“书-画”对应关系的绘画作品《EAT AND LOVE》(温淑桦、王颂欣、黄舒婷、郭彤)和探索复制与文字新可能性的版画作品《一直还在犹豫中》(梁柱锴、周全、周海斌、李俊莹)等。本次工作坊的成果在绘画系517空间进行了展示。
合作成果展示
合作成果展布展
同学们在自己合作的作品前
书法创作实践
517空间合作成果展布展
此次工作坊通过两校跨专业的深入互动,就新时期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拓宽了美术专业未来的教学道路,并进一步打开了我系国际交流的工作的新局面。本此“创意写作”课程实验的第二部分将在2018年于香港开展。
美院张敢副院长(左)会见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与创作系主任陈锦荣教授(右)并接受赠送的礼物
本次项目由教育部“2017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清华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图、文:绘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