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于12月4日在深圳蛇口原大成面粉厂举行开幕仪式,深圳市领导、四位主策展人艾伦 • 贝斯奇 (Aaron Betsky)、阿尔弗雷多 • 布林伯格(Alfredo Brillembourg)& 胡博特 • 克伦普纳(Hubert Klumpner)、刘珩(Doreen Heng Liu),来自海内外的参展人齐聚开幕现场,共同参与启动仪式。已走过十年历程的深双此次以“城市原点”为主题强势回归,主展场展示来自五大洲的八十六个参展作品,旨在引发大众对城市本身的重新认识与关注,并通过一系列精彩活动让全民参与这两年一度的文化盛宴。12月5日起,公众可免费观展,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2月28日。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正式的开幕仪式于当晚六点三十正式开始,开场由知名舞蹈艺术家梅卓燕、邢亮团队为观众呈现环境舞蹈,他们配合展览场地的建筑及环境,通过形体与动作展现人与建筑的关联。本届深双四位策展人及学术支持机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副校长Gerhard Schmitt分别致辞。随后,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原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副局长马绍祥,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孙承铭,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常务副行政总裁崔强启动2015深双开幕仪式。在他们按下启动装置的瞬间,激光统一射向大成面粉厂筒仓,筒仓墙面顺着激光产生变化,3d灯光投影带来沉浸式的画面效果,让在场观众沉醉于似真似幻的情境之中,城市生长与演进的图案阐述了本届深双“城市原点”(Re-living the city)的展览主题。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副主席闫小培,广东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王芃等出席本次活动。超过一千名来自全球及全国各地的建筑师、艺术家、媒体以及双年展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当天系列活动于上午十时开始,两场由策展团队特别策划的专题活动”拼贴城市“主题演讲、论坛(Collage City 3D: Re: Assembling Shenzhen),社交城市”讲座(Social City – Mark van der Net OSCity)在报告厅举行。拼贴城市主题演讲嘉宾参展人Jimenez Lai首先分享了自己对拼贴的思考过程及其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迷失与寻回这一作品的灵感。论坛环节由策展人Aaron Betsky主持,与六位参展人展开对话探讨拼贴城市的实践意义。社交城市论坛由参展人Mark介绍社交城市(socialcity.org)的具体运作方式,将收集的社交数据输入程序自动生成虚拟影像在屏幕中显示,试图用技术形式解读城市化这一复杂过程。
下午,国家及地区馆如芬兰馆、荷兰馆、爱尔兰馆、澳门馆等也分别举办了开幕庆祝仪式,策展人详细介绍各自策展理念,并提供导览展示,让公众通过不同表现形式感受到来自不同地域的城市建筑魅力。
12月5日起,展场正式对外开放。展场改建自有三十年历史的原蛇口大成面粉厂,通过本届双年展的有限的改造,保持其建筑的原貌。建筑本身的粗粝感和震撼力,以及筒仓历史的痕迹将为观众带来另类的空间体验。同时,在参观流线的设计上别具匠心,所有的首层敞开,没有泾渭分明的界定室内空间、室外空间,多出入口和方式进入空间,让参观者不受限制自由体验。
为期近三个月的展期,深双今年精心筹备超过两百场活动包括沙龙、讲座、表演、工作坊等,面对普通民众、青少年等不同群体;设有建筑摄影工作坊、乐高“一砖一瓦”系列活动、Tedx、实验戏剧、创意市集等活动,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鼓励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城市的议题中来,关心和思考自己身边的城市。
活动包括:
UABB凤凰城市论坛
UABB凤凰城市论坛邀请全球顶尖双年展策划人/建筑大师/全球著名城市文化研究组织/学者/发展商等参与论坛,围绕2015深双“Re-living the City”的主题,为全球城市建筑文化搭建高层次对话平台。论坛致力于通过各地区城市建筑和文化的激荡碰撞,求同存异,进一步整合,推进全球城市建筑文化实现共同发展。开幕周论坛将探讨“未来城市•生活空间”的议题,将于1月23日举办的主论坛关注“落脚城市的应对治理”和“下一代城市是什么样?”。
主持人:
邱震海 凤凰卫视著名学者型主持人,《震海听风录》和《寰宇大战略》节目主持人,著名时政评论员和学者。
张彤 凤凰资讯台主持人
“UABB学堂”影像工作坊
12月5日至8日上午将举行以城市\建筑为主题的摄影工作坊,知名摄影批评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段煜婷,著名实践摄影师 Iwan baan以及策展人、评论家史建将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城市与建筑的摄影艺术。
一砖一瓦建深圳
12月6日,”UABB学堂“携手人民建筑基金会推出的“一砖一瓦建深圳”公众互动项目将隆重推出。南沙原创、都市实践、odd设计事务所的建筑师带领使用三十万白乐高颗粒,围绕“城市原点”这一主题进行搭建。活动设在2015深双主展场大成面粉厂,专业团队、小朋友们或家长均可参与。除了公众互动项目,“一砖一瓦-金木水火土”分竞赛与总决赛也将在深双展场进行及展示。
不永恒的空间
本届双城双年展与博森艺术推广工作室将合作进行建筑,音乐,戏剧的公共活动,从1 2日至2月8日,在每个周末为广大市民打造一个“不永恒的空间”,与参与者一起来探索永恒的可能性,建筑的存在,建筑和人、社区、城市之间的关系等等,如系列活动之“大成故事”就将透过环境剧场来回顾大成面粉厂的前世。
非常学院-城市再学习
“非常学院-城市再学习” 碰撞课程是为期九天的密集互动学习体验,学员们将有幸在开幕式期间,聆听前来参展的众多参展人、国际观众和国内专家举办的讲座、向他们学习和近距离交流。参加者还有机会在双年展和“非常学院”刊物中展示和发表自己的作品。
TEDx
自2012年建立以来,TEDx ShennanAvenue不断关注着深圳这个特殊城市的精神所需。而本届的TEDx ShennanAvenue以“城市原点”作为大会主题,将落脚于特殊个体对城市生活的思考以及观点的直接分享,并期待以此激发更多人回溯自己的原点。在12月12日,五位不同专业领域的嘉宾将分别来带精妙绝伦的十八分钟演讲,让市民重新审视自己所生存的城市,并鼓励更多的人重视城市与城市化议题。
双城双年展 X Littlething恋物志
在12月26日,深双与《Little thing恋物志》将共同举办第二十一回面粉厂主题跳蚤市集,展示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手作、闲置、二手宝贝,令大家享受沟通、表演、交换售卖二手及手作的乐趣,传递小物的同时也为人带来温暖的力量。
附:
2015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展览结构
1、 3D 拼贴城市Collage City 3D
3D 拼贴城市将展示取自珠三角真实场景的拼贴场景,将先前制造的通常处于不完整或已损坏状态的材料重新组装,建立临时性的但有无限可能的开放结构,将它们一起用于新的建造中。作为孵化器,为未来发展所借鉴。
2、 创客展会Maker Maker
创客旨在试验各种新的建造方式,将数字和手工工艺结合到一个建筑中。
3、 珠江三角洲2.0:平衡即是多Pearl River Delta 2.0: Balance is More
曾经作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在面对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和土地、不断恶化的环境和气候、产业转型、食品安全和老龄化等全球问题,以及互联网时代依然高速的城市化,我们应尝试探讨有针对性的回应未来的发展模式,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又具中国特色的全新的未来城市典范。
4、 社交城市Social City
数字技术和全球化已大幅改变了城市生活,我们这一时代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大数据分析学与形形色色的当代城市居民的情感共鸣和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将城市生活的强大多样性作为催化剂,做回应式的具体城市设计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将会在双年展的网站上作为交互式设计展示。
5、 激进城市化Radical Urbanism
这一部分是对非正式(informal)城市生活的反思和展望。当今世界许多城市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都市性(informal urbanism),它所展示的生活智慧或许比设计该城市的设计师更激进。策展团队将从全球采集寻找并展示现成的城市案例和试验原型,在道德立场上,从多方面呼吁环境和社会公平、多样性、平等和机会。
关于“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中文简称:双城双年展)2005 年起源于深圳,2007 起由深圳与香港这两个边界相连、互动密切的城市协作举办,基于珠三角地区急剧城市化的地域特点,关注全球普遍存在的城市问题,用当代视觉文化的呈现方式,与社会公众广泛交流互动,具备国际、先锋、公益三大特性。双城双年展(UABB)自2005年举办至今,已走过整整十年历程,是目前东半球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与建筑双年展。
至今,深港双方先后举办过五届展览: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由张永和担任总策展人,主题为“城市,开门!”;2007年,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首次与香港携手联合办展,改名为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展览演变为双城互动、一展两地的独特类型,深圳展由马清运策展,主题为“城市再生”(香港展由王维仁策展,主题为“城市再织”)。2009年,深圳展由著名跨界文化人欧宁策展,主题为“城市动员”(香港展由姚嘉珊策展,主题为“城市动员:自备双年展”);2011年,深港双城双年展首次与非华裔策展人合作,邀请了国际著名建筑主题展策展人、建筑师、博物馆专家、教授及评论家泰伦斯·瑞莱策展,主题为“城市创造”(香港展由金光裕、李亮聪策展,主题为“三相城市: 时间 • 空间 • 人间”)。2013年,深圳展由奥雷•伯曼(Ole Bouman)团队与李翔宁+杰夫里•约翰逊(Jeffrey Johnson)团队合作完成策展工作,主题为“城市边缘”(香港展由傅柯林团队策展,主题为“超越城市边缘——理想城市”)。
2015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即将盛大开幕
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 即将于2015年12月4日开幕。深双作为全球唯一以城市/城市化为主题的展览,由2005年至今已有五届十年的历史,本届以“城市原点(Re-living the City)”为主题,将展示来自五大洲86个参展机构的作品。策展团队由四位国际知名建筑师、评论家及教育家Aaron Betsky、Alfredo Brillembourg、Hubert Klumpner以及刘珩(Doreen Heng Liu)组成。分展场则以“共享之屋”为主要概念,该展场的展览策划由艺术家杨勇及其工作团队完成,“明天见“艺术组合将带来特别影像展。
主展场:六大洲75个参展项目将汇集深圳
2015 深双将探讨如何重新想象、重新使用、并重新建构现有的城市空间及建筑,旨在展示设计师如何与大众通力合作,令城市更实用、更公正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位于深圳蛇口原大成面粉厂的主展场在改造理念上力求保留和还原工业遗址的原貌,并在其中创建独特的公众参观流线,以提供近距离接触工业繁荣印记的机会。在这个蛇口快速发展所遗留下来的工业废墟上,实现“天人合一”农业思想的回归,重新审度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

2015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原大成面粉厂
主展场的展览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包括3D 拼贴城市(Collage City 3D)、创客展会(Maker Maker)、珠江三角洲 2.0 (Pearl River Delta 2.0)、激进城市化(Radical Urbanism)及社交城市(Social City)。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人将探讨如何重塑现有的空间及建筑,创造更舒适、更高效的城市环境。本届UABB学堂将由Jason Hilgefort 及Merve Bedir策展“非常学院──城市再学习”。这不单是与双年展同时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工作坊,也是一个糅合具体学习、展览和社交空间的混合体,并鼓励大众融入。(后附展览各部分具体介绍)
分展场:用当代艺术激活传统民居
分展场设立在广东特色围屋“西埔新居“,将以“共享之屋”为主要概念,该展览总体策划由艺术家杨勇及其工作团队完成,着力激活这座位于深圳龙岗中心城的传统民间建筑。展览计划结合房屋改造,分展场不仅包含当代艺术和设计作品的展示、集装箱“未来市集”、鲜花装置作品,展期内还将举办厨艺生活工作坊、多媒体歌舞剧现场等系列活动。由画家滕斐、设计师黄扬、影像工作者梁荣三人组成的明天见组合将根据西埔世居居民的生活拍摄名为《没有什么不能告诉你 / There is Nothing I Can’t Tell You》的系列微电影。

2015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分展场——西埔新居
附:2015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各版块策展理念及亮点
3D 拼贴城市
3D 拼贴城市的重点参展作品包括海德堡项目(The Heidelberg Project)的“授权于民(Power to the People)”。海德堡项目以底特律为基地旨在透过艺术改善生活的社区组织,以再生木材创造一所房屋的框架,而房屋的外墙将铺上来自底特律及深圳的不同材料。创作即赋权的过程将以有机方式发展,融合未知的可能性及深圳文化。

“授权于民(Power to the People)” – Heidelberg Project | 海德堡项目 图片由Heidelberg Project Archives及Pierre Roberson提供
Rob Voerman的“混沌深圳(Shenzhen Entropy)”由两个即兴开放空间联系的展区组成。其中一个展区内部幽暗,彩色的窗户过滤来自户外的光线及声音,营造忧郁的气氛,让人联系起思乡的民工。另外一个展区是一个工作空间,部分墙壁割裂,让展区延伸至一个寄生空间当中。“混沌深圳(Shenzhen Entropy)”探讨正逐渐演变的农村以及迁徙的民工遗留下来的村落如何影响着都市规划。这件作品也研究公共与私人之间、工作与生活之间以及正规与自发之间的界线。深圳的民工将透过工作坊、表演及演说参与项目。

“混沌深圳(Shenzhen Entropy)”- Rob Voerman 图片由Rob Voerman提供
创客展会
创客展会旨在展示融合电子及手工艺的最佳实验案例。重点参展团体包括Eskayel、Phil Ross及Brandon Kruysman & Jonathan Proto。Eskayel是以纽约为基地的饰面设计工作室,由Shanan Campanaro创办,创造环保的饰料。Eskayel将在2015 UABB呈献“手工布艺(SURFACE II SURFACE)”,在创客展会展厅展出三件融合现代与传统技术、探讨手绘、电子印刷及手织技术的布艺作品,包括由印尼松巴岛(Sumba)传统织布工手织、使用天然染料及非传统图案的布艺,而布艺都达到博物馆收藏水平;另外还有莎丽丝绸地毯,利用100%的再生纤维,在印度手织而成;Eskayel也带来以可持续再生,由纤维手织而成的剑麻布覆盖墙面用料。

“手工布艺(SURFACE II SURFACE)” – Eskayel- INDIGO IKAT FABRIC (120” X 62”) 图片由Eskayel 提供
美国艺术家及学者Phil Ross过去20年来都在研究灵芝,利用真菌种植艺术作品,在博物馆及展览展出,并学会实际应用真菌组织。Phil Ross将在2015 UABB展出“灵芝中国行(Bringing Fungus to China)”,展示多件他研究灵芝期间创作的作品,表现灵芝未来被用作资源的多种可能性。灵芝是美观的天然聚合物,体现了一种中国文化。

“灵芝中国行(Bringing Fungus to China)”-Phil Ross 图片由Phil Ross提供
珠江三角洲 2.0:平衡即是多
来自韩国的WISE Architecture将为2015 UABB带来“记忆之城(The City that Re-Lives its Memories)”。装置将模仿双年展展场,是一个以柱子及层板组成的结构,将以来自城市的平凡物件填充,包括砖墙、金属框架、广告牌、瓦片、碗碟、旧书、植物、单车等。工厂大厦将跟随装置改变:展场将由带来可循环再用的物件的观众占据,他们将就地建立墙壁,创造一个实时再生的都市例子,重新演活深圳的记忆。

“记忆之城(The City that Re-Lives its Memories)”- WISE Architecture 图片由WISE Architecture提供
来自北京的MAD建筑事务所将展出“未来的海上森林城市”,以深圳前海为例子,为城市构想一个彷如伊甸园、承载梦想的新人工环境。透过研究,MAD建筑事务所将进一步探讨深圳应如何处理自身的都市发展问题。
社交城市
社交城市是于UABB主展场展出的实体装置,也是一个网上平台,将透视香港及深圳的城市生活。网上平台的使用者将输入有关他们个人活动、意愿及情感的个人资料,组成反映多样化的城市生活的资料数据。由Mark van der Net研发的网上工具OSCity将抽取数据,并将之视像化,变成电子地图。配合这些数据,艺术家Jan Rothuizen将创作有关香港及深圳实际生活的绘画。网上平台将邀请全球市民以及建筑、城市规划及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这个平台是一个整合市民的共梦想和愿望、数据以及专业论述的平台。社交城市试用版在今年9月的北京设计周推出,这个不断生长的模拟城市将投射在2015 UABB的展场空间。

图片由Droog Foundation/Design+Desires提供
激进城市化
激进城市化的版块会寻找、收集并展示来自全球的非正式城市案例及试验原型,旨在透过研究及设计产生激进的建筑。ETH荣誉教授Anna Heringer及Martin Rauch将展出”城市土方(Urban Earthworks)”,展现生土的潜能。生土是一种可就地取材且可持续的传统建筑材料,但其在当前都市发展过程中,很少被认真研究。这项目将展示1:1的预制夯土部件,展示当前的夯土制作方法,并展出数据及图示,预测生土未来于都市的应用。这个1:1的夯土实物大模型将构想出一个在都市环境里的简约客厅,预视这种美观、先进、适应气候的物料如何为当代城市带来激进的重新构想。


”城市土方(Urban Earthworks)” – Anna Heringer and Martin Rauch 图片由Anna Heringer and Martin Rauch提供
在室内展览以外,2015 UABB亦将展出户外装置、国家馆以及重要的教育平台──UABB学堂。UABB学堂将举办一系列课程及活动,在展览及筹备期间向公众开放。
非常学院──城市再学习
非常学院──城市再学习是UABB学堂活动之一,是一场有关空间及合力创作的知识交流,教授、本地及外地学生、讲者、本地手工艺人、在深的访客、本地研究人员、参展人及市民将汇聚一起,自由地交换信息,创造一个跨领域、层次丰富的学习过程。学院将寻找不同框架,促进建筑重新解读、城市改造及有关日常生活的再想象。非常学院──城市再学习将在一个灵活多变的建筑、一个改变中的城市、一个进行中的双年展当中举行,不单是与双年展同时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工作坊,也是一个糅合具体学习、展览和社交空间的混合体,鼓励大众融入这个挑战常规的图书馆及鼓励发掘的数据库。非常学院──城市再学习由Jason Hilgefort 及Merve Bedir策展,他们是以鹿特丹及伊斯坦堡为基地的Land+Civilization Compositions的合伙人,Ljubo Georgiev 及 Hristo Stankushev将参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