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学术刊物










浅析霍尔通的反战标志及其应用
作者:袁嘉欣   日期:2016-06-09     点击数:  

摘要:反战标志是世界上著名的至今没有被注册的、人人可以免费使用的标志,它是由英国著名的商业艺术家杰劳德·霍尔通设计的,最初是作为英国“核裁军运动”组织为反对英国政府成立“原子武器发展研究中心”而设计的反核标志;如今的反战标志主要被运用在政治运动、海报招贴和时尚媒体中,2015年底巴黎发生恐怖袭击案反战标志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被重新赋予了反恐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反战标志;杰劳德·霍尔通;政治运动;海报招贴;时尚媒体





一、背景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充满政治变动及文化激情的社会大变革时代,马丁·路德·金、嬉皮士、披头士乐队……每一个名词,都能引起人们对那个时代集体的共鸣和感概。也正是那个年代,处于冷战状态的美国和前苏联,大搞核军备竞赛,同时,其他地区局部战争不断,世界局势十分紧张,两个超级大国频繁的军备竞赛,使人们处于深深的恐慌之中,进而唤起人们反核的诉求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异常渴望。


自美苏加紧核军备竞赛以来,加之次数骤增的核试验,特别是英国成为第三个具有核武器的国家之后,英国民间自发产生了一股反核思潮。1958年,名为“直接行动委员会”(Direct
Action
Campaign)1组织成立,并积极筹备大规模的反核游行活动。在这之后又加入了以中产阶级人士为核心的英国“核裁军运动”(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简称CND)2组织。该组织颇具有影响力,以反对核军备竞赛为目的,主张禁止甚至消除英国与他国的核武器试验,停止核军备竞赛,减少核危险。
[1]在这一背景下,“核裁军运动”组织于1958年委托英国的商业艺术家杰劳德·霍尔通(Gerald
Holtom)设计了反战标志作为对英国政府成立“原子武器发展研究中心”(The Development of Atomic Weapons Research
Center)组织的抗议徽章。


二、霍尔通与他的反战标志


图1杰劳德·霍尔通

图1杰劳德·霍尔通


杰劳德·霍尔通(Gerald Holtom
,1914~1985)是英国知名的设计师和商业艺术家(见图1),早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霍尔通是一位坚定的反战主义者,二战期间他甚至拒绝参战而去一家农场务农,此后,他曾在英国教育部工作过,作为英国“核裁军运动”组织成员,霍尔通应“核裁军运动”组织的领导人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
3的倡议,在组织的委托下开始进行设计。这个设计发生在1958年3月,“核裁军运动”组织在1958年复活节期间为反对核武器准备发起一场游行示威活动,游行的终点为英国的“原子武器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地——奥尔德玛斯顿(Aldermaston),他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志来表达该组织反对这个原子武器中心成立的诉求。44岁的设计师霍尔通接受了这个挑战并着手设计,标志在设计初期曾引起过很大的争议,据霍尔通先生描述:稿纸上的最初设计是一个黑色方框围住一个白色圆圈,他曾尝试设计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十字架放在圆圈内,但这些十字架却给人不同的联想,比如说十字军战士,十字军事勋章,或者是一名美国牧师对着飞往广岛的飞机祈福。[2]这个初稿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以反基督的印象,遭到了基督教信徒的反对。


图 2 海军旗语示意图与反战标志

图 2 海军旗语示意图与反战标志


最终十字架的两臂被放下,霍尔通利用海军旗语的肢体语言信号作为元素,设计了著名的反战标志。字母N和D是“核裁军”(Nuclear
Disarmament)的英文首字母,在海军旗语的表述中,信号员手持两面旗子,双手向下张开45度角表示字母“N”,将两面旗子中的一面指向上方,另一面垂直向下则表示“D”。[3](如图2所示)霍尔通利用这两个海军肢体语言的“N”和“D”样式,外加一个圆,组合成了现在的这个类似奔驰或者十字架两臂斜下的反战标志。霍尔通是这样解释的:我当时很绝望,我画的是一个孤独的人,双手垂下,掌心向前,我把图像抽象成线条,外面再加上圆圈。圆圈象征着地球,而圆圈中的线条暗示人类的身体。在此之后,霍尔通曾表示他在设计反战标志时融入悲伤的情绪,如果把标志垂直翻转,变成向上挥舞手臂的造型,那就可以更多地表达出热爱和平的意愿。研究过反战标志多年的美国记者肯·科尔斯邦(Ken
Kolsbun)也说:“如果将标志倒过来,将变成‘信号员’手向上打开成45度角的形状,在海军旗语中象征‘U’,而‘UD’恰是‘单方面裁军’(Unilateral
Disarmament)的字母,或许这样会比核裁军所表达的意义更为深远。”[4]
科尔斯邦评价霍尔通是一个超越他那个时代的天才,尽管他的生活有很多不如意,但是他从来没有改变他做事的风格,总是投入极大的热情做不同的事情,尽管周围的人对他都持怀疑的态度,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霍尔通甚至曾要求将翻转的反战标志刻在他的墓碑上,可是很不幸,最终他的愿望没有实现。
[5]


三、反战标志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这个特殊的时代给西方社会带来的动荡与不安,让当时的反战游行此起彼伏,可以说,是时代孕育了反战标志,并加速了它的传播与发展,它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发展到现在,除了出现在各种政治活动及游行中,反战标志也被大量运用在海报招贴及时尚媒体中。反战标志至今都没有正式注册,供人们免费使用,它并非一个商业标志却又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海报及招贴之中,其简约而具有设计感的造型让反战标志成为一种时尚的宠儿。


1、在政治运动中的应用


反战标志在政治上反战游行中的应用是最主要的方面,非和平事件接连不断的出现,让反战标志成为民众最有力的呼唤和平的“武器”。1958年,上文提到的由“直接行动委员会”发起的反核游行,在这一年复活节的周末,示威群众手持印有霍尔通设计的反战标志标语和横幅,从英国伦敦的特拉法尔加(Trafalgar)广场出发游行至奥尔德玛斯顿。至此,反战标志开始频繁出现于报纸和电视台并随之引发了热潮。参加游行的反战者还将标志带到美国,并应用到美国的反战政治运动当中去。美国因越南战争形式的恶化,以妇女、学生以及宗教人士为主的和平示威活动也愈演愈烈,反战标志在各种和平集会充当了重要的角色。集会组织者还将标志印成徽章发给学生,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以至于当时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个反战徽章,极大地促进了反战标志在美国的传播。


图3美国中学生手拿黑色反战袖章

图3美国中学生手拿黑色反战袖章


1965年,因反战标志的使用问题还引发了一个比较有名的案件。那时候正值美国国内反越战的高潮时期,因民众反战情绪高涨,为了防止学校中持有不同政见的人产生舆论冲突,学校严禁学生佩戴当时盛行的反战标志袖章来上学(见图3)。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Des
Moines,Iowa)的一名13岁的女中学生玛丽·贝丝·汀科尔(Mary Beth Tinker)和其他同学因佩戴黑色袖章被学校停课,[6]她们认为学校侵犯了其个人言论及人身自由,因此将学校告上法庭,事情闹了很长时间才得以平息,最终以汀科尔胜诉,赢得了在校园内表达自由的权利。这个事件反过来,却是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反战标志了。


关于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民众一直未停止过反战游行,从2003年开始,反对美英对伊拉克战争的游行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游行的标语和内容都与当年的反越战极为相似。2015年是伊拉克战争12周年,反战标志也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此时的反战标志在游行中虽然在材质和颜色上有所改变,但标志并没有发生变化,图4为一男子在旧金山联邦政府大楼前肩扛红色反战标志反对伊拉克战争。[7]


 图4 旧金山一男子肩扛反战标志

图4 旧金山一男子肩扛反战标志


直到去年(2015),巴黎发生恐怖袭击案,让反战标志首次与一个城市的地标结合在一起,赋予了反战标志以反恐的意义。2015年11月,法国首都巴黎发生了及其惨烈的恐怖袭击,令全世界为之震惊。恐怖分子分别在巴黎有名的餐馆、酒吧、音乐厅和体育场等七个地点同时发起袭击,他们用机枪对着无辜群众疯狂扫射,场面极其混乱,导致数百人遇难。在世界的各大社交网站上,网友纷纷为巴黎哀悼并祈祷不要再传来坏消息,而其中一张出自法国艺术家朱利安(Jean
Jullien)之手,结合反战标志与巴黎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的巴黎和平标语“为巴黎祈祷”(Pray for
Paris)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见图5所示)。朱利安用粗犷的笔触,只在原有标志上加了一笔,便将埃菲尔铁塔融入反战标志之中,更加贴合当时的反恐主题,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为巴黎沉重哀悼的心情与对和平的渴望,让反战标志在新时期赋予了新的反恐内涵。


图5 巴黎和平标志

图5 巴黎和平标志


2、在海报招贴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迷幻艺术盛行,反战标志经常出现在嬉皮士的海报之中,反战是整个60年代嬉皮士运动最核心的主题,嬉皮士成为了反战的先锋。当时的先锋艺术家们利用新艺术手法给它造型感,利用波普艺术给它色彩感,[8](P.72)让反战标志在海报中更加引人注目。菲尔莫尔海报(Fillmore
Posters)是当时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海报类型。高纯度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同时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对称式的构图、奇妙的组成元素、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奇异而迷幻的意象都是嬉皮士迷幻海报的艺术特征。[8](PP.34-35)
如图6所示,最右边的大幅海报以红、黄、蓝三原色作为背景,在反战标志中加入了飞舞的和平鸽(又像人的手掌)作为视觉主体,再配以精巧的文字。这种强烈的色彩同时对比以及隐喻的表现手法,呼应了当时人们愤世嫉俗的情感与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受到了年轻人的极力追捧。(图6所示。)


图6 迷幻风格海报 左边的光效应海报(1971),中间的海报叫做“和平女孩”(1971),右边海报佚名(1968)

图6 迷幻风格海报
左边的光效应海报(1971),中间的海报叫做“和平女孩”(1971),右边海报佚名(1968)


60年代美国政府的强硬政策,使得基本的人权问题得不到保障。人权主义领导者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之后,他慷慨激昂的演讲形象与反战标志相结合被展示在海报中(见图7所示),人们对于拥有人身的平等权利要求更加强烈了。在人权运动中,种族歧视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个方面,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人眼中的黑人形象仍是负面和低等的。黑豹党4作为运动中的先锋队伍一边抨击社会对黑人待遇的不公,一边资助黑人群众,因当时美籍非洲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他们便利用各种海报与招贴作为主要方式进行宣传。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民间兴起的辛格尔顿艺术受嬉皮士迷幻艺术的影响,其内容主要就是嬉皮士“爱与和平”的反战思想,并将反战标志这个元素重新运用,是用彩铅和蜡笔作为主要的绘画工具,虽然是用最质朴的原始手绘来表现,但是每个作品都延续了迷幻风格并张扬个性,并致力于将嬉皮士追求“爱与和平”的精神发扬光大(如图8)。[8](P.245)


图7“新和平”活动海报 1967

图7“新和平”活动海报 1967


图8 辛格尔顿风格海报

图8 辛格尔顿风格海报


3、在时尚媒体中的应用


反战标志简约而有设计感的造型,加之至今都未被注册,让它成为时尚产业的“宠儿” 。


2008年是反战标志诞生50周年,对于时尚界而言,这是一个大好捞金的机会,因为很多时尚爱好者同时也是和平的倡导者。芬迪(Fendi)、蒂凡尼(Tiffany)等时尚品牌纷纷将反战标志作为自己时装的主打设计元素。倘若霍尔通能活到今天,他可能会十分惊讶的看到时尚杂志《沃格》(Vogue)5与《特勒》(Tatler)同时刊登了一个广告:超模莉莉·科尔(Lily
Cole)的颈部挂着一条用白金和重达4.8克拉的钻石做成的反战标志项坠(图9、10),该项坠标价2550英镑(约24000元)。


图9超模莉莉·科尔

图9超模莉莉·科尔


图10反战标志挂坠

图10反战标志挂坠


作为纽约最时髦百货之一的巴尼斯(Barneys)纽约精品商店为了纪念反战标志,还专门开展了“爱与和平狂欢节”的活动,巴尼斯的创意总监西蒙·杜楠(Simon
Doonan)回忆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去看抗议游行的场景曾说:街上很多人举着反战标志的牌子,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标志最初是为核裁军运动设计的,不过它对人类仍然具有深刻意义,它的意义几乎等同于著名的笑脸标志,
[9]


他邀请众多著名设计师以此标志为元素来设计时装。巴尼斯商店还以嬉皮士文化为灵感推出了具有迷幻效果的棋盘、扎染工艺的匡威(Converse)帆布鞋,还有各式各样的配件,包括在芬迪手袋(Fendi
Baguette)单肩包的钥匙扣上坠了反战标志。可是这些商家都不需要为使用反战标志而支付任何费用。“核裁军运动”组织负责人表示今后也不会收取费用,但还是希望商家能捐出一部分钱来支持他们的和平教育事业。


知名的音乐人也纷纷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反战标志元素,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音乐作品《他们不在乎我们》。这是一首控诉战争的歌曲,创作于90年代,由迈克尔作词作曲并演唱,歌词的主题为反对种族歧视与战争。在这首音乐作品中,迈克尔和数百黑人民众都穿着印有反战标志的T恤,一同击鼓起舞来表达反战情绪(图9),不断的重复着“我只想说,到底有谁在乎我们”“我有个爱我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然而我现在却是警察暴力的牺牲品。”每一句歌词,每一个控诉,都直击人心。


图11 迈克尔·杰克逊 音乐录像带中画面

图11 迈克尔·杰克逊 音乐录像带中画面


图11 迈克尔·杰克逊 音乐录像带中画面

图11 迈克尔·杰克逊 音乐录像带中画面


美国著名设计师杰瑞米·斯科特(Jeremy Scott)为电视音乐大奖(Video Music
Awards,简称VMA)设计了2015颁奖典礼奖杯(如图12),该届奖杯沿袭了太空人形象的杯身,太空人服装的颜色由银色变成了彩虹色,为的是纪念美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太空人身上所悬挂的反战标志似乎在昭示和平不只局限在地球,而应该是整个太空宇宙。


图12  杰瑞米·斯科特 太空人形象奖杯

图12 杰瑞米·斯科特 太空人形象奖杯


反战标志在时尚及媒体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年轻人会觉得反战标志是一个十分时髦的东西,大家对它外观的时尚感如此认可,也可能在于从深层次上来说标志本身的意义就先会让人从心底里认可它。和平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只要人类存在,对和平的追求就会一直存在,那么这个反战标志也会永远的存在下去。


四、结语


自反战标志诞生以来,它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但是战火却从来没有停息,因为战争而遭受苦难的人不计其数,如果要衡量它成功与否,对于一个标志而言,“全球化”的应用可以说已经是最大的成功。反战标志存在的意义并非是一时的,和平在任何时候都是时代的主题。即使是相对和平的当下,我们现居的世界仍然遭受着各种局部战争和恐怖分子的威胁,甚至有个别的小国家至今还在试制核武器,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越来越多,因此,肩负着世界人民的共同期许,反战标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时至今日,反战标志俨然已经成为世界上辨识度最高、影响力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标志之一。它为和平而生,寄托着设计师杰劳德·霍尔通的美好夙愿,寄予反战人士追求和平的精神诉求。反战标志除了在政治运动的应用之外,还经常被应用到海报招贴之中,不同的视觉表现手法让反战标志极具个性。20世纪60年代迷幻风格海报的盛行,让反战标志作为一个时尚的元素在海报招贴中引人注目,表达了当时年轻人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诉求,在时尚媒体的推动下反战标志的商业化,让这个标志被更多人铭记,不同领域的设计师们将反战标志融入到生活中去,给它注入了新的生命,但却弱化了标志严肃的含义,今天的我们绝不能忽视它背后的历史。





注释
注1:“直接行动委员会”(Direct Action
Campaign)是在英国成立的一个影响力较大的反核运动组织。

注2:“核裁军运动”(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是一个倡导单方面进行核裁军的英国反核运动组织。该组织也倡导并开展国际核裁军运动,并通过协议加强国际武器控制,如著名的核不扩散条约,它反对任何可能导致使用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军事行动,并反对在英国境内修建核电站。

注3: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以及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注4:美国黑豹党是60年代美国一个活跃的黑人左翼激进政党。
注5:《VOGUE》,由全球首屈一指的期刊出版商美国康泰纳仕集团出版发行。创刊于1892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广受尊崇的一本综合性时尚生活类杂志。杂志内容涉及时装、化妆、美容、健康、娱乐和艺术等各个方面,被誉为“时尚圣经”。目前已在全球共计21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


参考文献
[1]熊伟民.1958~1964年的英国核裁军运动[J].世界历史,2005(1):50.
[2]https://en.m.wikipedia.org/wiki/Gerald_Holtom
[3]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35864/935864.htm#0-qzone-1-43700-d020d2d2a4e8d1a374a433f596ad1440
[4]拾玖.非攻 一个标志的50年[J].南方人物周刊,2012(8):84.
[5]http://www.findagrave.com/cgi-bin/fg.cgi?page=gr&GRid=75176196
[6]林海.校园里的表达自由–评Tinker v.Des Moines School
District案[J].当代法学论坛,2010(4):99-100.

[7]http://news.qq.com/a/20071028/001050.htm
[8]徐秋实.爱与迷幻的视觉宣言–嬉皮士海报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34-35,72,245.
[9]http://www.wtoutiao.com/p/Gc6jpg.html
[10]吴卫.色彩构成(图说本)[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93.


图片出处

1:http://img2.imgtn.bdimg.com/it/u=413489090,4193671582&fm=201&gp=0.jpg


2:http://www.ce.cn/life/xxsh/dwyd/200805/15/W020080515263697020332.gif


3:http://img3.imgtn.bdimg.com/it/u=459657607,2858620861&fm=21&gp=0.jpg


4:http://img0.imgtn.bdimg.com/it/u=1053150423,1166785042&fm=15&gp=0.jpg


5:http://imgcache.yicai.com/uppics/images/2015/11/7%2812%29.jpg


6:http://www.98ps.com/attachments/2010/01/179_2010013110272731Tx0.jpg

图 7、8:徐秋实《爱与迷幻的视觉宣言——嬉皮士海报设计研究》截图
图 9:http://i.lafulafu.cn/2014/06/160.jpg

10:http://d03.res.meilishuo.net/pic/_o/ef/fe/56e448af78c16c04f8a337ec79e8_360_480.

cg.jpeg_a08c52c8_s1_q0_150_5_0_226_800.jpg
图 11: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They Don’t Care About
Us》MV


12:http://i3.hoopchina.com.cn/blogfile/201508/31/BbsImg144099028525864_1024*1024.jpg





作者:吴 卫 袁嘉欣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7)
作者简介
1、吴卫(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デザイン学科。曾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现为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现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88号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412007。
2、袁嘉欣(1992~),女,湖南常德人,2014年毕业于长春大学美术学院,现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主修视觉传达设计。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湖南工业大学河西校区学生宿舍22栋303室,412007,TEL:18890236030。


*
项目名称: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设计艺术原理》,项目编号:KC1302。


本文已发表于201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