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学术动态










交通未来·智联美好:第三届智慧交通体验设计研讨会暨2023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作者:   日期:2024-01-11     点击数:  

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设计与交通领域的交融使得设计的外延不断拓展,数智时代的今天,如何实现“设计+交通”的融合创新?如何培养具有交叉融合思维的复合型设计人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于2024年1月5日-6日举办交通未来·智联美好:第三届智慧交通体验设计研讨会暨2023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年会。

本次学术研讨活动由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指导单位为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论坛旨在为设计专业高校师生搭建研讨与交流平台,聚焦探讨面向交通的设计融合创新战略,设计中技术与人文相交融理论及路径、数智时代的设计学科交叉育人新理念,共话面向未来的数智交通交叉融合创新设计。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发明,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徐行言教授,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许平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余隋怀教授,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罗仕鉴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覃京燕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方卫宁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王昀教授,伦敦艺术大学Nick Bryan-Kinns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教授,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王巍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吴群教授作主题演讲;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胡伟峰教授参加了学科建设研讨。学院领导班子、师生代表及来自各兄弟院校的师生一百余人共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开幕式

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徐行言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他介绍了出席嘉宾,并向与会嘉宾和师生介绍了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概况。

姚发明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和热烈欢迎。他首先回顾了西南交通大学120余年的建校历史,向设计艺术学院成立2周年表示祝贺,对设计学院成立以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做出的成果表示了高度赞扬及充分肯定,期待设计艺术学院在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下抢抓机遇,加速发展。


许平在致辞中回顾了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中心依托百年老校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工具制造、工业产品设计、传统文化、艺术美学与媒介文化研究等多学科优势,全力加速传统文化资源对现代设计的启发与支撑,最大限度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经济产业升级与社会发展转型,中心在科研经费、课题立项等方面持续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论坛主旨报告分别由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支锦亦教授、副院长李芳宇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余隋怀教授报告题为《天工开物-探寻中华造物之美》,他以仰韶文化、西周、战国、秦朝、汉朝以及唐朝时期的代表性文物为例,从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探索了中国古代器物设计的成因与演变,分析了先人设计文化演变、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创造”过程。提出了设计文化的继承不是复古,而是有创新的继承,不仅是“器”或“技”的继承,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的传承。


罗仕鉴教授以《因变而进 AIGD》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国工业设计的进步和人工智能对设计的重大影响,讲述了人工智能在农业现代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文化传承、数字治理和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罗仕鉴教授认为工业设计在促进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设计师应该积极学习人工智能并用之赋能于设计。


覃京燕教授以《人类移动性的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为主题,提出了无人驾驶车创新设计问题,并结合三体元宇宙、量子思维、数字生态文明等思想理论,通过AI数字经济算法等阐释了值得信任的AI对人类移动性的影响,设想基于目前元宇宙技术构建“美好健康有序的未来,计谋可期可爱的天下”。


张明教授在《超文化视角下的传统文化现代设计转译的探索与实践》报告中,结合中国本土工业设计发展史以及国家政策背景分析讲解了中国文化在向世界转移过程中,经历了从“内文化”到“跨文化”再到“超文化”的三个阶段。作为设计师要时刻铭记文化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设计如何平衡全球化和地域化的关系;如何彰显民族文化,又兼具国际视野;应当建立怎样的认知,使用怎样的方法,积累大量的中国文化势能,让世界认同新时代的中国文化。


王昀教授以《超体1.0——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为题,从实践分析到理论思辨,以技术与文化交织的DNA双螺旋结构为设计日晷之轴,创造性提出思想与理论体系、文言与知识体系、视觉与表达体系、场景与交互体系的四轮驱动超体系统,力求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建构全球竞争视野下的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为国人和世界讲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Nick Bryan-Kinns教授以《Explainable AI and AIGC(可解释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题,讲述了AI在艺术和创意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AI与艺术的结合、人类中心化设计的重要性、AI的可解释性、当前的研究热点、AI内容生成的能力、技术的最新进展、正在开发的可解释AI原型,以及处理AI复杂性所带来的挑战。


方卫宁教授《轨道交通导向标识布设中的人因视角》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中导向标识的人因设计。聚焦于地铁站悬挂式标识的可视域和布局,提出了量化考虑、自动生成布局方案等创新方法,探索了地下空间导向标识对乘客行为的影响。强调人因设计在优化轨道交通体验中的重要性,对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和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巍教授在《智能产品时代的交互设计变革》报告中指出,智能设计成为产品设计领域的重要工具,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利用AI工具进行形态训练支持概念设计,可以简化任务,但可能会带来设计师角色的改变。未来,设计师需掌握编写代码能力,积极探索新职业路径和社会角色。


吴群教授报告主题为《艺工融合的设计学科建设与探索》,他主要从浙江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概况、学科可持续发展要素、艺工融合案例三个方向进行讲解。学院以数字为发展方向,在智慧出行、智能交互与装备、文创设计、时尚家具以及色彩与美学等方面开展探索与运用,从设计、纺织材料、数智技术三位一体艺工融合发展。他强调需求来源于现实,由现实创造设计,再用设计更好地运用于现实。


设计学学科建设研讨

设计学学科建设研讨由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代宁主持,学院执行院长支锦亦向与会专家们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情况。专家们聚焦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结合交大背景与学院特点展开深入研讨。


城市交通系统创新设计展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还共同参观了在8号楼玻璃展厅举办的城市交通系统创新设计展,深入了解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在交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